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城市佛教建设浅论:以铜仁江口县佛教建设为例
作者:薛娇  来源:华夏地理 年份:2015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化佛教  佛教文化  城市名片 
描述:城市佛教也即都市佛教,她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和城市的发展而兴盛起来.都市佛教一直是佛教弘法利生的重要阵地,不仅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提升都市文化品位、辅助道德教化和推动慈善救济等方面产生过积极的作用.故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城市佛教建设,不仅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发展,促进民族融合,缓和社会矛盾;更能够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对江口打造佛光之城的思考
作者:张振江  来源: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佛光之城  旅游发展 
描述:江口县是"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重要节点,实际看宗教文化是江口县旅游产业中的"王牌"。但因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等因素制约,佛教旅游开发力度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本文目的是佛教文化旅游在江口县资源开发及管理的对策方面作些思考。
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作者:张振江  来源:知行铜仁 年份:2016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梵净山  佛教文化  全域旅游 
描述:梵净山佛教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块瑰宝,但在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档次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从发展理念、规划建设、产品开发、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发
梵净山佛教文化与生态保护探析
作者:张明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梵净山  佛教文化  生态保护 
描述:贵州梵净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区网成员(MAB)之一,是举世公认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两者重合的双料名山,成为中国少有的佛教文化
共睦态:深描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体验:旅游人类学视角下宗教文化旅游的深层需要解析
作者:李应芝 潘洪礁 龙燕萍  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体验  梵净山  佛教文化  旅游 
描述:本文应用旅游人类学中"旅游仪式论"的"共睦态",来阐述梵净山佛教文化旅游体验的本质。以旅游者和东道主的旅游体验交融、不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交融、同一旅游者个体内部的群体性旅游体验交融为分析载体,阐释
佛教文化对梵净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作者:丁德胜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作用  生态文明 
描述:我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佛教文化中关于仁爱万物、泽被草木的生态理论,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描述等等,都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意识,并促进着佛教
梵净山特色佛教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黄尚文  来源: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梵净山  法相唯识学  佛教文化  文化建设 
描述:通过对湖南常德诗墙和台湾佛光山等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在建设梵净山佛教文化时,应当注意形成梵净山特色的弥勒净土信仰和法相唯识学研究。
贵州梵净山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方平安  来源: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梵净山  佛教文化  旅游业 
描述: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梵净山佛教文化一度衰落,梵净山佛教文化得不到传承。这不利于梵净山旅游的发展及旅游品牌文化内涵的提升。因此,必须以梵净山为核心进行统一管理,引导成立
“梵天净土 桃源铜仁”文化内涵探微
作者:赵幼立  来源: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9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铜仁  梵净山  佛教文化  和谐 
描述:从梵净山佛教文化源流,梵净山地区植物多样性和奇特风光,铜仁地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发掘"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梵净山四次大规模重建历史小考
作者:杨青  来源: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8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梵净山  佛教文化  重建历史 
描述:梵净山作为久享胜名的佛教名胜之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苍桑巨变,几经兴衰,历经曲折。梵净山佛教传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拯于今。其间历经了几次大规模的毁建过程,其毁损原因及重建规模在此略作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