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贵州自助游 第4版 民族 风俗 古老 宁静
作者:藏羚羊旅行指南辑部  来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贵州省  旅游指南 
描述:《贵州自助游(第4版)》沿用藏羚羊旅行指南12年经典体系,以分区导览的形式全面覆盖贵州各大景区、景点,并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和美食等方面深入挖掘贵州的地域特色。第4版全新绘制所有旅行示意图,对景点、实用信息及图片进行全面更新,并加强了路线规划及专题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贵州深度摄影之旅 全彩
作者:藏羚羊旅行指南辑部  来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贵州省  旅游指南 
描述:本书内容以旅游摄影为主题,在介绍游玩贵州精华路线的同时,还介绍了如何途中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贵州美景,也展示了贵州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特产美食、四季时令等,并为读者提供了可靠的吃、住、行、游、购、娱乐等相关实用信息,是您游走贵州的上佳读物。
贵州秘境 最新版
作者:阳正午  来源: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贵州省  旅游指南 
描述:本书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作者的旅游成果,囊括了贵州最令人神往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以及翔实的食、住、行、娱、购等资讯。
中国梵净山大型真菌
作者:吴兴亮  来源:北京:科学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图集  贵州省  大型真菌 
描述:本书分为梵净山大型真菌研究简史、梵净山真菌资源评价、梵净山大型真菌种类描述三部分,记载了梵净山大型真菌种类449种。
梵净山苔藓
作者:熊源新 石磊  来源: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植物志  贵州省  苔藓植物 
描述:主要介绍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苔藓植物的区系各自的学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及产地、相关的经济价值等内容,并附有在生长地拍摄的大体照片及有鉴别特征的局部照片等。尤其是彩色照片,大多数都是作者深入目的地拍摄所得。
梵净山民族民间文化论丛
作者:陈法权  来源:济南:黄河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贵州省  民族文化 
描述:本书是贵州梵净山地区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内容涉及史前夜郎古国的生息、土司文化的演变、土家族生活习俗的形成以及近现代各种文明的互相渗透。作品充分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渊源以及各种文化彼此融合、互相同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可以让读者和研究人员从字里行间领悟传统文化五色斑斓的特性,从而激发出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愫。
梵净山两栖爬行动物
作者:魏刚 郭鹏  来源: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两栖动物  贵州省  介绍  爬行纲 
描述:梵净山是我国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贵州省最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得保护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繁多。本书收录了两栖动物39种(及亚种)、爬行动物有48种,分别介绍了两栖爬行动物的形态特征、分类学术语、科属种检索。
多彩贵州民族文化
作者:谢代欣  来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贵州省  民族文化  介绍 
描述:在贵州17.6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充满了无数神奇的色彩。这里是瀑布的故乡,这里是溶洞的王国,这里有“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马岭河大峡谷,这里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的-织金洞,这里有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梵净山,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黑颈鹤栖息地-草海,这里有被誉为“丹霞之冠”、“桫椤王国”、“竹海之乡”的-美丽赤水……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唤起他们对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每一模块后面都附有“小贴士”,在拓宽
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川南短腿蟾
作者:吕敬才 牛克锋 李仕泽 李灿 魏刚 徐宁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两栖动物  贵州省  新纪录  川南短腿蟾 
描述:2013年7月24~31日,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资源调查时,在江口县黑湾河龙泉寺(27°51’06″N,108°41’06″E,海拔559 m)采集到1只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口白甲鱼资源研究
作者:梅杰 樊均德 许勤智 梁正其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4 期刊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口白甲鱼  贵州省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 
描述: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口白甲鱼资源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小口白甲鱼的资源现状、种群结构、生长特征和食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口白甲鱼资源处于衰退状态,平均体长为(9.71±2.0)cm,是以低等藻类为主的植食性鱼类。鉴于目前情况,应采取应对措施,禁止非法过度捕捞,开展宣传教育,进行人工繁殖,实现可持续发展。